昔日书声琅琅的校园,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化的鸡舍——彭阳县新洼世有种植专业合作社将闲置校舍改建为自动化养殖场,年产鸡蛋超1.5亿枚,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近30万元收益。这一华丽转身,不仅盘活了闲置的旧校舍,还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实现了企业、村集体、群众的多方共赢。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如今,许多农村的老旧农房、闲置校舍、荒山荒地等都成了“沉睡资产”,无论是简单拆除还是任其荒废,都算不上好的选择。像彭阳县这样,将闲置资源改造为发展需要的产业设施,如鸡舍、仓库、加工车间等,实现盘活再生,不失为因地制宜、务实创新的有益探索。
闲置资源,既是发展短板,也是潜力所在。从废弃的老工业厂房变身文创园区,到闲置的旧水厂被设计成特色文旅打卡地……在如何“变废为宝”上,许多地方贡献出了有益的基层治理智慧,也带来了难得的借鉴启示。一方面,当然要积极转变思路,从“包袱”思维转向“资源”视角,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被忽视的资源;另一方面,也要打好“特色牌”,精准施策和扶持,勇于创新和实践,探索多元化盘活路径,让越来越多的“沉睡资产”被唤醒,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,孵出更多增收致富的“金凤凰”。(宫炜炜)